體育總局調研上海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貫徹落實
2021-10-12 08:47 來自: 未知
由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帶隊的貫徹落實《全民健身條例》和《全民健身計劃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)檢查調研組今天開始了上海站的工作。下午,檢查調研組召開了上海市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工作匯報會,聽取上海市副市長趙雯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所做的工作匯報,并實地考察了浦東金橋社區百姓游泳池。
上海是今年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檢查調研工作的第三站,本站檢查調研組由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、青少司、經濟司以及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相關領導組成,包括了北京體育大學、上海體育學院的相關專家學者。
9日下午的匯報會由總局群體司司長劉國永主持,上海市人民政府、市體育局、財政局、規劃和國土資源局、市教委等部門領導,從各自職責領域向檢查調研組詳細匯報了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的工作情況。
2011年2月國務院發布《計劃》以來,上海以保障市民體育權利、提高市民身體素質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著力點,積極整合全市資源,深入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,努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、時代特征、上海特點的全民健身發展模式,取得一定成效。目前,上海共有體育場地38600個,總面積4155.69萬平方米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.72平方米,每萬人擁有健身團隊10.4支。據統計,上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為40.6%,市民體質總體合格達標率為95.5%,其中老年人群體質達標率為96.1%,居各年齡段人群之首。根據國家公布的第三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,上海國民體質綜合指數連續第二次蟬聯全國首位,截至去年年底,上海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2.47歲。
上海深化協作,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,《條例》頒布以來,市和區(縣)已全面實現全民健身“四納入”(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、納入政府工作報告、納入財政預算、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)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上海不斷加快全民健身法制體系建設,創設了全民健身300發展指數,制定并完善體育社團評估標準。上海通過建管結合,不斷夯實全民健身設施基礎,同時創新運動會模式,吸引廣大市民參與。為激發社會組織活力,上海不斷探索以市民體育大聯賽為平臺,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。2012年開始,上海陸續開通了“上海體育發布”微博、“965365”熱線等全民健身信息服務,營造了良好的體育氛圍。
在聽取了匯報后,馮建中充分肯定了上海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在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方面所做出的出色成績和取得的顯著成效,認為上海作為我國東部省市、特別是發達地區在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時走在了前列,同時上海結合自身實際服務百姓、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,具有顯著的地方特點。
馮建中說,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后,體育部門要研究它的位置擺放、著力點發揮等諸多宏觀問題。在檢查調研中,我們還要研究東部發達省市在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中,如何創新工作樣式和內容,特別要進一步總結和梳理在上海這樣一個資源緊缺、需求不斷上升的地方破解全民健身難題的有益經驗。而無論是東部、中部還是西部,在新形勢下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,都要繼續研究探索如何轉變政府職能、轉變工作方法,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、協調各方的協同作用、調動全社會的聯動作用。
馮建中認為,上海的很多經驗都非常好,這也告訴我們,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,規劃部門要從規劃入手,進行全民健身基礎設施的全面覆蓋;財政部門則要建立投入的增長機制,這是全民健身的保障。
此外,我們還要研究怎樣最大限度地動員廣大群眾,建立科學、健康、文明的生活方式,政府、媒體以及社會各方在聯動、策劃、示范、引領方面有很大的可為空間。他說,貫徹落實《條例》和《計劃》,體育部門要主動策劃、協調上下、聯動各方,為各方出題目,推動各方去做事情,而不能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手里。要以第三方評估為手段,建立客觀評價體系。一定要在改革創新上下工夫,以適應新形勢下全民健身工作的方法、手段,建立高效的工作模式。
塑膠跑道推薦
- 溧陽市塑膠跑道體育材料
- 體育場塑膠跑道建造中排水設備的規劃
- 體育場塑膠跑道施工流程
- 塑膠地坪建設
- 環保體育場塑膠跑道
- 橡膠跑道
- 體育場塑膠跑道
- 學校橡膠跑道
- 溫州幼兒園塑膠跑道體育
- 塑膠體育場
- 體育場塑膠跑道材料
- 橡膠跑道材料
- 江寧幼兒園塑膠跑道體育
- 金壇硅pu籃球場體育
- 海門硅pu籃球場體育
- 浦江塑膠跑道
- 余姚塑膠跑道體育
- 句容幼兒園塑膠跑道體育
- 慈溪透氣型塑膠跑道
- 浙江省塑膠跑道